議和不是一件小事情,柳淳雖然跟方孝孺商定了條件,但是在許多細節上,還要推敲。別小看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真正的勾心鬥角都藏在這裡面。
就拿最簡單的稱呼來說,方孝孺希望用朝廷和燕藩,凸顯地位的差別。柳淳當然不會答應,他堅持用南北朝廷,這樣一來,就把朱棣抬到了和朱允炆同樣的高度,老方自然不肯答應,柳淳又提議,是不是可以用叔侄相稱,這就是更加紅果果佔便宜了。
老方氣得臉都青了,立刻拒絕,還痛斥不能家國不分。
最後雙方總算商定,不用稱呼了,直接寫議和內容。總算沒事了吧?
不!
在落款上,朱允炆堅持用建文年號,柳淳認為要用洪武……朱元璋雖然死了,可新君並沒有得到靖難軍承認,不能用建文,應該延續洪武。否則豈不是讓朱允炆佔了便宜。
一篇合約,光是開頭結尾,就鬧得不可開交,也是沒誰了。
徐增壽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就這麼點事情,也值得吹鬍子瞪眼,浪費這麼大的功夫,簡直是閒的!
他總算說對了,這兩邊的人的確太閒了,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年號不寫了,只寫月日,然後用印……
一份議和文書,沒有抬頭稱呼,沒有落款時間。
怎麼看起來都有點荒唐,甚至像贗品,可雙方為了追求對等,也只能如此。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從一開始,這張議和公文就是用來撕碎的。不管是柳淳,還是朱允炆,都沒打算遵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