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0節

熱門小說推薦

“目前也就只能變化些凡物而已。桃木劍還是最合適我現在的情況。”

把能想到的東西都變化了一圈,最後還是迴歸了桃木劍。這東西好歹能沾一點道門的特性,配合上這次張硯從萬相珠里弄出來的術法也是有增益效果的。另外,手裡多一把木劍也不會令人多疑,頂多再在他瘋子的名號上多一筆罷了,無關痛癢。

收拾好心情,張硯分外愉悅。

萬相珠甦醒之後的另一個改變就是它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截留張硯納入體內的靈氣了,而是隻會吸收一成納入張硯體內的靈氣作為滋養所用,其餘九成都可以被留存下來以做張硯修行所得。

換句話說,張硯從現在開始終於可以正常的進行修煉了。

呼......吸......呼......吸......

還是《掠天》這門吐納之術,大半年來張硯已經完全適應了它,不用刻意的去調整呼吸節奏,甚至熟睡的時候這種吐納之術也依舊會下意識的繼續,全天候的保持著對靈氣的納入。如若不然他也不能這麼快喚醒萬相珠。

但當張硯配合上《歸氣法》之後,吐納術《掠天》就似乎變成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法門的模樣。

“呼......吸......”雖然呼吸的節奏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每一次吐納間的效果卻是改變巨大。不論是吐出去的濁氣還是納入體內的靈氣,都翻著跟斗的往上漲。

一倍......兩倍......最後停在五倍於之前的吐納效果上才穩定下來。以後再有變化便是《歸氣法》精進之時了。

此時夜深人靜,張硯在帳篷裡毫無睡意,盤膝坐在鋪位上,閉著眼,沉心靜氣的進行著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正兒八經的修行。感受著呼吸間一縷縷靈氣被吐納術和《歸氣法》淬鍊出來,然後跟著《歸氣法》的軌跡磕磕碰碰轉了一個周天,最終匯聚到他的下丹田留存起來。

一縷又一縷,不知不覺間張硯能感覺到自己的下丹田慢慢開始出現溫熱和充盈,那些靈氣也似乎開始慢慢的自己結成一片且有規律的晃動起來。

沒吃過豬肉也在書上見過豬的圖冊嘛。張硯之前沒經歷過靈氣入體,他師傅以及他師傅的師傅都沒有過這種經歷,但好在龍虎山裡的典籍雜記他是看了不少,該知道的他也都知道,如今設身處地時也沒有過於慌亂。

“靈氣成團,自顫之時便是成旋之機!”這麼一句話就寫在龍虎山們修行典籍的前面,幾乎每一部修行典籍上都能看到,也讓張硯記憶猶新。

如今靈氣在下丹田裡已經逐漸成團,並且也的確有自主且有規律的顫動,一如典籍中描述的將要形成氣旋的前兆。

“可是......這是不是也太快了?!”

張硯心裡極為詫異,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在第一次正兒八經的納入靈氣的時候就能一鼓作氣的衝到凝聚氣旋的程度。按照典籍上的記載,一般正常情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慢慢積蓄靈氣才足夠形成氣旋,少數天才也至少需要四五個月才能辦到。

而張硯,僅僅一個晚上有夠形成氣旋了?

“不會是我感應出差錯了吧?”張硯也有些拿不準。

但隨著下丹田裡的靈氣團越來越緊密,顫動的越來越明顯,張硯明白自己不能再等了,而且這應該真的就是典籍上所說的形成氣旋的徵兆。至於他為何僅僅一個晚上就能達到如此效果,那就只能有兩個原因來解釋了:其一,荒天域的靈氣太充裕了,以至於隨隨便便一個晚上的吐納就能抵得上地球靈氣枯竭前半年的量。其二,張硯如今這具身體的修行天賦高得離譜,屬於那種萬年一出的怪物級的人物。

但具體是第一個原因還是第二個,又或者是兩者皆有,張硯暫時沒辦法去分辨。全身心的去操作他頭一次習練的《歸氣法》,用其中的靈氣運轉手法小心的攪動自己下丹田裡的那一團靈氣。

不知過了多久,張硯心裡緊繃的情緒終於在下丹田裡的靈氣開始緩緩的朝一個方向旋轉後放鬆了下來。

“成功了!”

在張硯的感應中,自己下丹田裡的氣團已經在他的小心引導下開始整齊劃一的旋轉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氣旋。並且後續納入體內的靈氣會自覺的沒入這道氣旋當中而不會像之前那樣散亂的流動。

這個氣旋開始轉動之後連帶著將張硯經脈裡靈氣的周天運轉都帶得快了許多。這就意味著張硯以後吐納靈氣的效率會變得比以前更快。相當於吐納之術、周天運轉以及丹田三者如今在氣旋的穿插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效閉環。

正所謂:氣入丹田成旋,生新力反輔周天,此後生生不息週而復始也,便稱之為引氣之境。

若是習慣了魚背山上的生活,就會閒不下來。

因為這魚背山上,每一頓飯的時間都顯得很緊湊,三天兩頭就是一場廝殺,即便有一日沒有號角聲響起,也是修繕城牆,整備守城物資以及編補人手的難得機會。一點也不會比有戰鬥的日子清閒。

就算是張硯這樣瘋瘋癲癲的“閒人”也不會真的閒著。他除了需要定期到各個崗哨去巡視,主要看看佈置下去的八卦陣需不需要調整,哪裡有需要維護,刺藤牆的蟲害防治情況等等。甚至八卦陣的路徑也需要不定期的進行更改,以免被妖族撞運氣摸到正確的路徑上去出現人員的損失。

其實妖族這半年多來對於八卦陣的態度已經穩下來了,不再像最開始那樣嚇得臉青面黑的不敢踏足陣中。現在他們也看得出來這八卦陣乃是人族的手段,只不過他們沒見過而已,反而勾起了一探究竟的慾望,往崗哨那邊的刺探也比最開始頻繁了不少,幾乎每隔兩天就會去一趟。

但面對八卦陣這種道門裡上千年不斷演變和改進的手段,妖族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想要摸透,沒個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摸索那是不用想的。這一點上張硯很放心。

除了兜兜轉轉的去各崗哨巡查之外,張硯還去了防線外的區域,也就是魚背山實際被人族和妖族爭奪的資源,也就是玉山果樹林。

沒見到實物之前張硯不會想到玉山果樹會是眼前這番模樣,看上去和一般意義上的“樹”並不相同。更像是一根木樁子上面貼了些葉片順便再粘些果子的樣子,幾乎看不到除了粗壯主幹之外的枝條,模樣非常奇怪。而且一顆接著一顆的總是成片生長,兩株樹木之間的距離不會超過兩步。

而且樹上可以同時看到枯葉、嫩葉、果實、花朵,奇幻得讓人無法理解。

玉山果的模樣也很特別,讓張硯第一時間想到了地球上的玉米。也是金黃的顏色,上面一顆顆的顆粒飽滿,但玉米是條柱狀的,而玉山果則是圓的,大小如成年人的拳頭。湊近一些可以聞到果實上散發出來的清香,讓人會想要咬上一口。

張硯去玉山果林那邊並不是去散步或者遊玩的,而是魚背山要塞的宋將軍希望他去轉轉,看看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來解決玉山果搶收的問題,儘可能的在爭搶中走在妖族的前面,而不需要靠軍卒一邊流著鮮血一邊一顆一顆的去摘。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