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則是解釋了一下:
遇者何?不期也。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我看資料,對於“期”的註解,基本都是按“預期”解釋,也就是說按計劃安排好的。不期就是沒按計劃來的意思。出,是外出。要通邀,邀請的意思。意思是說這次相遇不是計劃好的,一個國君外出,另一個國君邀請他順路方便的時候雙方見一下。
如果《公羊傳》的“不期”,是“不期而遇”的意思,那麼《公羊傳》這裡的解釋就有點強說,因為事實上這次非正式會面並非“不期”,之前就溝透過的。我認為《公羊傳》的“不期”,不應該是“不期而遇”的意思,而是作動詞,按照“明確記載日期”解釋更好,這樣“不期”就是沒有明確記載雙方見面的日期。因為出現意外事件打亂了計劃,過程也簡化了,所以未能按計劃如期會面,沒有必要記載這次倉促會面的具體日期。
《穀梁傳》也是關注了一下兩個關鍵字,然後發揮了一下:
及者,內為至焉爾。遇者,志相得也。
“及者,內為至”,不用解釋了,隱公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眛”說過了。遇,意思說雙方的意志想法一致。
嗯,相遇未必都是“志相得”啊,還有仇人狹路相逢呢——但這次相遇,雙方國君是有共同目標的,就是本來要“將尋宿之盟”,但是顯然臨時加入議題的應該還包括如何應對衛國州籲之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