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述完幾件讓隱公難堪的事情後,《左傳》來解釋《春秋》裡對十二月發生的有記載的兩件事。首先第一件事,是“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意思是祭伯這次來,並不是奉了周天子的命令,而是私下來的——那祭伯為何而來呢?沒有解釋,我有一種猜測,前面我們提到這一年祭國被鄭國所滅,祭伯會不會因為為此事而來呢?或許想讓魯國出面與鄭國交涉一下把吞併的祭國土地交出來——畢竟魯國當時是大國,有跟鄭國談判的實力,又跟祭國的祖先都是周公,血緣上兩家很親近。而且從這個角度講,祭伯來不是為了公事而是為了私事也說得通。但是《左傳》沒記載是不是因為這,所以就不好說了。
這個月發生的第二件《春秋》有記載的事,是“公子益師卒”。公子益師,字眾父,跟前面提到的公子豫一樣,也是隱公的叔伯輩。卒,就是去世了。小斂,是指給死者穿衣,與之對應的是使死者入棺為大斂。 《左傳》對這件事的補充說明是“眾父卒。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意思是眾父逝世,隱公沒有前去參加小斂,故而《春秋》沒有記錄眾父去世的具體日期。隱公之所以沒有去參加,我猜應該不是隱公對公子益師有意見,以這一年來隱公行事的風格,即使是這樣,他也不會表現出來,更有可能是去參加公子益師小斂這件事,按禮制應該是國君的事,隱公攝政,所以他不願出席本來應該國君出席的場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