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其實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礦業同樣也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單位。
朱冠文這樣做,是想把這種生產單位提前幾十年,用地區經濟來衝擊現有的‘重農抑商’政策。
當下的戶部,其實並不算太難,因為大明缺錢但不缺糧。
只要老百姓有吃的,窮點並沒多大的關係。
但朱冠文覺得,光吃可不行,還得過上好日子。
那麼,想要過上好日子,錢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按照朱元璋的設定,軍,農,匠三籍,子子孫孫世代都得幹這一行。
農民,那一萬年都是農民。
軍戶,就算你全家死絕了,你也得找人替你從軍。
至於你找的是子侄,還是外甥,都不重要。
而匠籍,同樣如此,你祖祖輩輩都得為匠人。
這種戶籍制度若不改革,是無法推動商業發展的。
可想要改變現有的戶籍制度,還得涉及土地改革,稅制改革等等。
一重重枷鎖,朱冠文哪有那麼多時間去開啟。
所以,他採用曲線救國的辦法,先從軍籍商業開始發展。
這些裁撤下來的軍籍,讓他們再發揮餘熱,也不存在什麼掛籍經商。
而是讓他們在礦山周圍經營,逐漸發展到周邊城鎮,帶動周邊城鎮的經濟。
如此一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會影響全國經濟。
商業稅收也會相應增多。
那國庫的錢越來越多,官員的福利待遇越好,他們還反對大開商業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