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攝影:鍾曉波)
文重橋是一座伸臂梁木平廊橋。
左右兩端為歇山頂,中間樑架稍提高。
中間的屋頂是懸山頂搭配皮條脊。
橋屋的中間有四十六根柱子,採用抬梁式和穿鬥式混合樑架構作。
“井”字形的平面構造,可以讓構件之間產生摩擦,並且越壓越緊。
不用一釘一鉚,透過別壓穿插,增強橋樑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這座橋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最初是什麼樣子,已經有點不可考。
現在看到的文重橋,有11開間,全長27.5米,淨跨22.4米,橋寬4.2米,是民國十年,也就是1921年由當地村民集資重修的。
文重橋是一座半開放式的廊橋,迎風的一面是封閉的,另外的一面,有欄杆和橋裙。
在文重橋底下仰望迎風的那一面,更像是一座古老的民居,而不是一座橋。
據說在修建文重橋之前,東垟村的水流不暢,經常發生水災。
為了改善風水,當地村民決定修建一座橋來引導水流。
文重橋所在的泰順筱村鎮東垟村在清朝乾隆年間,一村同時有三個書院,文峰書院、竟成書院、西村書塾,因為書院太多了,後來就有個比較籠統的說法,直接叫東垟書院。
這些書院,見證著這個山區村落的人文氣息。
可能因為這樣,關於文重橋,也有個特別有人文氣息的傳說。
相傳,村裡有個林姓先賢,名遇,字文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