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這座河底廟叫什麼名字,又為什麼會建在河底,什麼時候建造的,卻沒人能說的明白。或許是當初建的時候這裡還不是河,後來河水改道,給淹了。
現在幾乎沒人記得這座廟了,反倒是建在河堤上的禹王廟,人人都知道。師父點點頭,便要求去禹王廟看看。
禹王廟不遠,順著河堤向下遊走去,半個小時就到了。很小的一座廟,兩三個普通的院子那麼大,十一棵合抱粗的柏樹聳立千年,仍然茂盛。正殿供奉的是大禹,殿前有兩個石龜馱碑。
我們去的時候禹王廟正在翻修,還未對外開放。村長上前交涉,才讓我們進去。廟裡十分清涼,站在柏樹下,暑氣頓消。師父對正殿裡的擺設不感興趣,而是徑直走向殿後,站在一棵柏樹下,若有所思。
這棵柏樹高大茂密,兩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頭頂有一枝枯枝孤零零的伸出來,這枯枝的樣子,頗像一顆從樹裡探出來的龍頭。
村長對這典故頗有研究,便跟我們充當講解。說這根樹枝原本是條龍,我們所站的地方原來有一口井。有一年大旱,汶河的水都幹了。這龍口渴,想喝下面井裡的水,卻夠不到。
有一隻小鳥兒見了,便飛到井裡,銜了一口水上來喂龍。如此來來回回,餵了半天,結果被一個人給看到了。這人不知動了什麼心思,將那口井給填了。後來龍喝不到水,渴死了,只留下這枯枝還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