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當帕麥斯頓抱著吃瓜的心態通讀完整篇報道之後,他臉上露出了一抹憤怒與無奈。
文章以收到不列顛王國對美利堅合眾國的軟弱態度的情報作為導火索,利用剛被帕麥斯頓點燃,且還沒完全燃燒殆盡的民族狂熱,“代表”不列顛市民(這裡指的是繳納稅收的這一部分人)向不列顛內閣提出了質疑。
透過質疑不列顛王國為何要向美利堅合眾國進行妥協,從而衍生出不列顛中是否存在一支收了美利堅合眾國美元,滿足美利堅合眾國利益的遊說集團。
(儘管帕麥斯頓本人確實收了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部分賄賂,但是他敢摸著自己的良心保證,自己絕對沒有損害到不列顛的利益。)
文章的末尾,泰晤士報呼籲帕麥斯頓應該徹查不列顛王國內部的“賣國者”“叛徒”“50w英鎊”,還給不列顛人民和諧的環境。
雖然說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沒有涉及到不列顛內閣與帕麥斯頓,但是每一句話都透露出扮演對美利堅合眾國妥協的主角正是帕麥斯頓。
這哪裡是寫給他的一封信,分明就是想要將他架在火上烤刑具。
帕麥斯頓明白,從泰晤士報發表這篇文章之後,自己恐怕再也不能對美利堅合眾國後退一步。
一旦帕麥斯頓選擇對美利堅合眾國退讓,那麼勢必會在報社領域掀起一場浪潮。
身處在浪潮中心的帕麥斯頓很有可能對輿論的浪潮完全吞沒,到那個時候,帕麥斯頓恐怕就要面臨著政治生命終結的風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