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到底是什麼樣的三長制,引起高臺上眾官員的群情激湧及義憤填膺呢?
能被鄧艾專門拿一份文書表述,說明關於三長制的介紹並不簡單。
而就在那詳細的介紹之下,高臺上盡皆飽讀詩書的官員,很快就明白了三長制是什麼。
從本質上來講,鄧艾所提出的三長制乃是一種對漢代地方基層行政組織的改造。
原本大漢的地方基層行政組織,是以鄉里為核心的。
對於這一點《漢書》中就有詳細記載: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
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
從這個記載可知,在漢代縣下面一級的地方行政組織便是鄉。
由於古代的經濟並不如後世發展,所以這樣較為簡單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是符合當世的國情的。
否則大漢也不會那麼強大。
只是任何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產生很大的弊端。
這個制度最大的弊端在於“三老”二字。
漢高帝劉邦當年曾下過一道政令:
“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
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徭戍。以十月賜酒肉。”
在劉邦的這道詔令之下,地方豪強的前身“三老”,開始在大漢的地方政治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
漢代對選拔“三老”的要求除去年紀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能率眾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