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其一,雲南太僻,位於大明中樞之外,漢人人口太少,整個承宣佈政使加起來,和燕王北平一個府差不多。”
“其二,耕地太少,良田不多,雖然我大明這幾年不斷的遷移百姓,調進屯兵,開發了上百萬畝良田,但產量有限,所以戰爭潛力不高,最多也就能動員和養五六萬兵馬左右。”
“其三,缺少戰馬,需要有養馬場,我觀漢王極善用騎兵,應該知道騎兵的益處。”
“如果我軍全是騎兵,就算一兩次的戰敗,也能全身而退,不會傷筋動骨。”
“靖難中,燕軍多次吃敗仗,也能保全實力,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騎兵不夠,一旦戰敗,可能再無翻身的機會。”
看的出來平安很用心,也很認真的幫朱高煦找問題。
他本身就喜歡用騎兵,更加明白靖難之戰的痛苦。
整個靖難期間,平安統領的騎兵最多一次也就兩三萬騎。
南軍受限於騎兵太少,每次大敗,都要損失十幾萬餘人。
可南軍有整個大明帝國做後盾,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力,而朱高煦僅憑雲南一地,是不可能有這麼多補充,一旦步兵慘敗,可能就沒有翻身之日了。
所以平安希望朱高煦這邊,騎兵要多多益善。
盛庸聽完,馬上道:“漢王這邊,應該有一兩萬騎了。”
朱高煦的三護衛過來時,人人皆有馬,加上運輸的馬匹等物,一萬多騎兵是有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