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話說晚清政府自從發現了海運的便利和優勢後,便是廢棄了漕運改為海運。自此以後,這條運河便永遠沒有人來挑浚,這條堤岸便永遠沒有人來修整,由著他年深月久的淤塞坍塌,無人理會,直到把這淮、揚一帶東西兩岸漸漸坍塌得一個乾乾淨淨。那東、西湖的水,便是一古腦兒都流入運河裡面來,因為沒有了控制機關,導致運河洪水暴漲,順著下游一帶氾濫。導致良田被淹,禾苗被毀,顆粒不收。如此光景,一年兩年也還罷了,年年饑饉、歲歲凶荒,自然便都是流離轉徙、災民遍地,難民便是奔著鎮江府、常州府、長江下流一帶逃荒而來。
常、鎮兩府的地方官,見饑民越來越多,到得後來連那淮、揚、徐、海三府一州的饑民都逃避過來。地方官一時沒有安置他們的地方,只得把地方上所有的寺廟都借給那班饑民居住。再到了後來,連寺廟也擠不下了,只得在城外揀一方大大的空地,胡亂搭些草棚,安頓那些饑民。怎一個輾轉溝壑的情形,瑣尾流離的慘狀。雖然也有些地方官和紳商富豪募捐經費,設了幾個粥廠,按日施粥,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這個時候,便有幾個上海的巨紳大商出面發起募捐活動,雖然有些成效,但是面對那些饑民,終究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這一日,太夫人帶著兩個兒媳婦來到南京,一家人聚在前堂,太夫人說起了饑民的事情,憂心忡忡,蒿目傷心。他們家已經在各個饑民點都設了粥廠,但是那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太夫人問章秋谷可有什麼辦法。章秋谷雖然沒有留過洋,但是外文書可沒少看,而且都是原版的,說是見多識廣也不為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