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陳獻章等人能說什麼。
只能遵旨。
但陛下這個改革到底好不好,站在這些大儒的立場,他們其實不太支援,所以在領旨的時候,便有那麼一些不情願。
朱見濟看出來了。
也不擔心。
笑道:“其實諸位有沒有想過,自隋朝開科舉以來,讀書人便有了魚躍龍門的機會,所以才慢慢的有寒門出貴子的說法,嗯,寒門這個稱謂吧,其實很諷刺,所謂寒門是沒落的門閥世家,這一點諸位都知曉,所以說到底啊,從古至今的科舉中,真正是從百姓出身而高中科舉繼而入仕為官的又有幾個呢?當然,朕雖然希望能做到我大明百姓人人皆可讀書的境界,但朕也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至少以大明的情況,無法做到這一點!”
就連後世,也是直到二十一世紀才慢慢達成了這個任務。
耗費了數十年。
這還是因為改革開放後經濟的騰飛。
朱見濟作為大明天子,現在去回想後世的中華,總有種熱血沸騰的自豪感,因為他成為天子後,才知道新中國要做到那樣,是何等的了不起。
堪稱神蹟!
但中國人民做到了。
所以朱見濟不認為他在大明能提前達成。
他要做的,就是讓當下的大明,儘可能的出現更多的讀書人和各行各業的人才,以此來促進大明的經濟、工業發展。
繼續說道:“可大明朝的讀書人不少,而每年的科舉進士也就那麼一兩百人,多的時候三四百人,就算如此,每年的科舉進士也不見得能全部出仕,甚至在全國各地還有成千上前的秀才需要國家發錢、發糧來養,這個開支也不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