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1827年12月。
當裝著前任印度皇帝阿巴克二世一家的一艘英國戰艦,不遠萬里,繞過非洲大陸,又從南大西洋一路漂到北大西洋,終於抵達樸次茅斯港的訊息傳到大英帝國的權力中樞時,正在召開海軍軍備會議的首相羅賓遜終於可以長出口氣了。
「太好了,印度帝國現在已經在威廉皇帝的牢牢掌控之下了……現在,大英帝國終於有了一位可以為她犧牲一切的好兒子了!而且,有了這位好兒子的犧牲,我們大英帝國就能掌握鬥爭的主動權了!」
所謂鬥爭的主動權,其實是指發動戰爭的主動權!
大英和大明的政府,其實都是責任內閣。只是大明長期搞「聯合政府」和「大政府」,所以大明內閣的權力要比大英內閣大一些,但也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比如和英國開戰這事兒,大明內閣就做不了主,得由議政會議反覆討論,然後投票表決,最後再上報給皇帝、太后批准。
而且,就算是大明內閣內部,反對貿然開戰的人也不少。大明內閣的策略其實就是「小賭小贏,隨時收手」,並不是要馬上和大英開戰。
大英這邊的事情更麻煩,別說開戰了,就算要和大明拼「1000萬噸造艦」的議桉,在議會下院裡面就不可能過……造艦千萬噸的花費至少10億英鎊!議會下院怎麼可能會同意?這樣同意了,1000萬噸的船還沒造起來,英鎊的匯率就先崩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