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科舉始於隋唐,最初目的大約是為了打破世家門閥的權利壟斷,也為社會底層打開了一道改變階層的渠道。
不過一直到中晚唐時,門第勢力依然在朝廷中佔有很重要的分量,後來經過五代亂世,門閥士族受到的極大摧殘,這才失去了對權力的把持。
到了宋代時,科舉已經成為官僚隊伍的主要來源,制度不斷完善,更加嚴密和開放,基本沒有出身背景的限制,真正做到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以文治國的宋朝,對於科舉考試,無論朝野都極為重視,各級官員也往往將這當成頭等大事來辦。
科舉,科舉,也就是分科取士,宋時大致可分為常科,武舉,制科,詞科四類。
在常科中,以進士科為主,早先還有明經,明法,明算等等諸科,只是在宋神宗時都罷免了,唯剩進士科。
宋初的時候,科舉時間並不固定,或許感覺官員不夠了,開一科,或許皇帝興致所至,開一科,一年一次,兩年一次,甚至三年四年五年都有可能,隨性得很,到了英宗時才定下三年一比的規矩,一直延續下來。
解試,也稱發解試,屬於三級科舉中的第一級,由州府、國子監、諸路轉運司等主持,任何有資格計程車子都可以報名參加,考中了就稱為舉人或貢士,可以前往京城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
不過這時候的舉人只是一次性的,若是沒考中進士,三年後還得重新再考,也沒什麼特權,至於秀才,只是對讀書人的通稱,更不是什麼功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