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古人砍柴為樵,取草為蘇。蘇門山西側有一座山,稱鳳凰山,兩山對峙如門,蘇門者,即“樵蘇者入山之門也”。也因山前有百泉,故也稱百門山,它北連太行群嶺,南吐清泉,滿山翠柏,一片蔥綠,祠宇亭臺,點綴其間,奇異有趣。
背依崇山峻嶺,俯臨碧波清流,山上翠柏茂密,許多古蹟掩映期間,景色奇異有趣。山頂有嘯臺,是魏晉時孫登隱居長嘯處。孫登字公和,號蘇門先生,土窯居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披髮至腹,善長嘯,好易讀,扶一弦琴,人見之與語不應。有村人將其高高抬起拋入湖中,觀其怒,登從水中爬出,大笑而去。竹林七賢中的稽康曾從遊三年,問其所圖,終不答。
孫登是汲郡共縣人,孑然一身,沒有家屬,獨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編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長髮覆身,平生好讀易經,安閒無事,常彈絃琴自娛。性情溫良,從來不發脾氣,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發怒的形態,可是孫登從水中爬起來,卻哈哈大笑,毫不介意。
後來居住在宜陽山,司馬昭聞知後,命阮籍前往拜訪,與他談話,卻默不作聲。嵇康又跟隨他遊學三年,問他有何目標抱負,孫登也始終不答。
及至嵇康將離別時,對孫登說:“先生難道竟無臨別贈言嗎?”孫登說:“火生而有光,如不會用其光,光就形同虛物,重要的是在於能用光,光就能發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不會用其才,才能反會召禍,重要的是在於能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於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於認識獲得道德真才,乃可保全其天年。如今你雖多才,可是見識寡淺,深恐難免誤身於當今之世,望你慎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