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趙新聞言心中一動,覺得好像在哪聽說過,便讓人把劉大觀的履歷找來。等看過履歷,他這才想起來,敢情去年袁枚來北海鎮的時候,就曾跟自己提到過此人。
劉大觀,字正孚,山東臨清州邱縣人。乾隆四十二年,他被學政推薦,以拔貢生的身份入京城國子監讀書,次年在廷試中考了個二等,隨後揀發廣西以知縣試用。此人在廣西幹了十年,東部的桂林府、柳州府、平樂府,西部的鎮安府都幹過,最頂峰時曾代掌鎮安府知府的印信。為官時的官聲很是不錯,不貪不腐還勇於任事。
來十八世紀這麼多年,趙新對科舉了解的是相當多。他知道除了花錢捐的“例貢”,其他諸如恩貢、拔貢、副貢、歲貢都算科舉正途出身,功名相當於舉人副榜。比如拔貢就是由各省學政選拔出來的文行兼優的生員,而且是每十二年才會選拔一次。如果用後世的情況作比喻,類似985特招生。
拔貢生要參加朝考,入選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外放任知縣,三等任教諭。至於不合格的那就只能哪來回哪去,叫做“廢貢”。
進士當官可以一路往上升,順利的話最終能做到封疆大吏,軍機大臣也不在話下;而拔貢生因為只有舉人功名,所以一輩子只能在基層六七品的官職上兜兜轉轉。當然要是還想往上升也不是不可以,除了官聲要好,還得掏錢“加捐過班”,最多也只能做到正四品道臺。像後世左宗棠那樣,能以舉人功名成為封疆大吏,甚至直入中樞,完全是亂世的特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