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新朝要開科舉的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佈告貼出之日起,僅過了七八天,連滿清治下的萊陽、棲霞、登州府三地都聽說了。
今年是乾隆五十八年,干支癸丑。根據滿清的科舉制度,逢子、午、卯、酉的年份才會開設鄉試,但問題是去年的鄉試剛剛結束,眼瞅著再有一個月,京城的會試就要開始了。
北海鎮科舉的訊息雖然放出來了,可城內和十里八鄉的秀才們都不敢摻和,只是觀望,畢竟滿清還沒倒臺呢。
要說清代的秀才在鄉土社會中可以說是佔據了最高的地位,鄉間政令和德化的傳播主要就是依靠他們。這主要是因為進士都去外地做官了,舉人居鄉的也不多;有的當縣丞,有的當教諭,還有的就是給官員當幕僚,最不濟也能當個書院的教授。平常要是走在鄉間看到有戴著金圓頂子的人,多是秀才,老百姓對他的尊稱只有“先生”二字,連姓都不敢叫。
然而對於那些在“文童試”中被斬落的童生們來說,北海鎮的訊息無疑於讓他們多了一個選擇,尤其讓那些貧苦的童生怦然心動。
要知道清代“文童試”的透過率極低,全國平均下來僅有百分之一,比舉人的會試都低。後世的高考錄取率與之相比,實在算不得什麼。
歷史上那位著名的“上帝之子”洪某人,15歲就通過了縣試,之後四次參加府試均名落孫山,以至於受到沉重打擊,走上了造反的不歸路。不過對某些超級學霸來說,少年登第也非難事,比如12歲就考取秀才的袁枚、梁啟超和蔡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