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正月十三,濟南府欽差行轅。穿著一身灰色市布夾袍的劉墉坐在書房內的太師椅上,站在一旁的養子劉錫朋正在將一封從諸城老家送來的急信拆開。
這封信是北海軍情報局的人在五天前派人秘密送到諸城槎河山莊的,信封上寫的是“石庵公道啟”,落款是“維揚末學焦理堂”。理堂,是焦循的字。
劉家對送信人無所顧忌的上門行為是又氣又怕,然而他們根本不敢將對方扣下送交官府,也不敢把信瞞下不送,於是只得讓回家祭祖、屁股還沒坐熱的劉錫朋趕緊把信給送去濟南。此人是劉墉的養子,因劉墉無子,所以族兄弟劉墱便過繼來一個。
要知道如今北海軍的兵鋒已經逼進了五龍河一線,距離萊陽縣城就隔著一條孫河;翻過兩道山,走上四百多里,就是諸城。不過人家有大鐵船和炮艦,真要打的話肯定不用這麼麻煩,從膠東半島南部的潮河入海口登陸,向北直插一百多里,翻過九尖山就到了。
焦循為什麼會給劉墉寫信呢?
話說在乾隆四十四年,16歲的焦循參加童子試,而劉墉正是當時的江蘇學政。之後焦循順利進入官學,因算學基礎紮實,成績出色,得到劉墉賞識;又受對方的指點,從《毛詩》入手學習經學。從這一點來說,劉墉和焦循也算有師徒之誼。
焦循其實很早就有了這個想法,不過直等到他回了北海鎮,得知清廷派劉墉欽差山東,這才決定給當年的老師寫封信,規勸一番。他把這想法和趙新說了,趙新雖不以為然,可還是同意讓情報局的人負責傳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