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當晚趙新從劉錚那裡得知訊息後,對於德利的觀點深以為然。
在他看來,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公民”的概念;有國人、子民、臣民、黎民、草民、小民、順民和逆民,但就是沒有公民。
“公民”從來都不是個天經地義或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產物,如果某個人非要說古代中國老百姓只有獲得公民權才能真正獲得公正,群體意識才能覺醒,那隻能說這人的腦袋被門擠了。
事實上有沒有“公民”概念,從來都不會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上發生什麼意義重大的變化。一個沒用的概念從一開始就不會發生,即便偶然出現也會被迅速摒棄。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耕社會,中國從來都沒有什麼城邦共同體,有的只是“村落共同體”。“公民”這一詞只是歐洲人自己的地方性概念,是地中海那些鼻屎大國家的城邦制產物,根本不適用於地域廣大的農耕文明。別說古代中國了,新月國家也都沒這個概念。
把歷史上政體制度的一些實踐問題簡單歸結於某個“有還是沒有”上,邏輯很荒謬。雖然中國的“民”不像城邦的“公民”那樣,很少參與政治,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周衛國的公民權設想純屬扯淡。
在之後的幾天裡,閉門會開的順風順水,綱領性檔案、國號、紀年這種讓人覺得既嚴肅又乏味的事隨著眾人的一次次舉手簽字,分別逐一透過。之後經於德利和陳青松提議,本時空東方第一個近現代性質的政黨也隨之產生,在座的21名正式與會者都成了第一批有黨派人士,而列席的那八個也都成了預備人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