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進入陽曆3月初,在興凱湖二村耕地旁的一大塊空場上,三十座蒙著白色塑膠布的鋼木混建大棚拔地而起。這些大棚每一座都是五十米長、八米寬、兩米多高,是用來進行水稻育苗的。
隨著大棚即將完工,北海鎮技術學校一行二十多人組成的“工作隊”也來了。
興凱湖二村現有住戶七十多家,三百多口;其中有十幾戶是今年年初新分來的。被挑選種水稻的是三十戶老村民,正好對應那三十座大棚。每座大棚透過育秧,正好可以種出五十畝地的水稻來。
然而即便是村民們對趙新感恩戴德,還有村長朱大貴帶頭,但也不是每家都樂意種水稻。河南來的農民之前是種高粱,來北海鎮這兩年剛習慣吃白麵,大夥對陌生的水稻還是有些信心不足。
“聽說了沒?咱村今年都要改種稻谷。”
“啊!好好的麥子為啥不種了?”
“大米也是好東西啊。”
“咱這地多冷啊,那稻穀都是南邊才能種。”
“就是!種賠了咋辦?”
“那玩意有啥好吃的,不頂時候不說,一口下去還滿嘴跑。”
工作隊到來的第三天,朱大貴便在村公所的院子裡召開大會,把自己挑選出來的二十九戶一家老小都召集了過來。
人們接二連三地來了。不止是那二十九戶,其他各家閒著沒事的也過來湊熱鬧。
在當初陳繼山和柴如桂三兄弟比武的空場上,稀稀拉拉的擺著十幾個條凳,根本坐不下這許多人。於是乎男人們蹲在太陽底下扎堆抽菸聊天,或是蹲在窗臺下拿個紙做的棋盤下象棋,旁邊站著幾個幫著支招的;女人們要麼是在納鞋底,要麼就是在縫補衣裳,嘴裡議論著張家長、李家短之類的閒話。七八個五六歲的小屁孩在院裡院外跑進跑出,穿梭在人群的空隙裡嬉笑打鬧捉迷藏,一群麻雀在房頂牆頭啾啾的叫個不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