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王驥陷入了沉思。
畢竟漢王爺說得有理有據。
而且他曾經親眼目睹山西百姓得窮困現狀。
種種親身經歷正明明白白地告訴王驥,漢王殿下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朱高煦見他沉默不語,也沒有著急出言,而是給足了王驥接受這一切的時間。
其實他自從得知陳公甫不幸遇難後,就一直在暗中尋找新任學部侍郎。
這個人選,必須有勇有謀,且自身才華出眾,重要的是年紀不能太大。
年紀大的經年老臣,說得好聽點是老成持重明哲保身,說得難聽點就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弘揚新學,比起推行新政,更加充滿了艱難險阻。
解公豹與陳公甫一廢一死,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果選一個畏首畏尾之人主持新學推行,那還不如選個尸位素餐的招牌在那裡放著,他朱高煦親自下場算了。
所以,這個人選,並不好找。
直到吏部尚書蹇義上呈了補缺名單,朱高煦這才突然注意到了王驥,這位大明中期名將。
是的,名將。
王驥雖然是進士出身,靠科舉步入仕途,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名將。
這傢伙一生堪稱傳奇,乃是與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為大明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王驥於永樂四年登進士第,授兵科給事中,後宣宗時累遷至兵部尚書。
這個時候的王驥還是個純粹文官,但到了正統年間,這傢伙就開始不走尋常路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