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戰時,同盟軍方面有6.5萬人,但軍隊缺乏訓練,素質比法軍相差甚遠;而迎擊同盟軍的法將康德,只有4.5萬人。就在盟軍行進之時,康德發覺威廉所統帥的同盟軍似乎意只在行軍,於是決定用自己一半的兵力,乘機在運動中偷襲。同盟軍大亂,但恃其兵力優勢,不久就重整陣容,激戰至深夜。同盟軍敗走,死亡1萬、傷1.5萬、被俘0.5萬,差不多損失了一半的部隊,於是進軍法國的計劃也落空了。此役法軍也有1萬人傷亡。
這次大會戰,傷亡比例如此之大,使人們開始反省這種會戰形式,在軍隊造價昂貴的王朝戰爭年代,是否合算。因為在這樣傳統的會戰中,士兵並排前進,到達打擊敵人射程之內,按指揮官的口令停下來,開始射擊。其實,這時自己也已處於敵人的射程之內了。所以,這種戰鬥只是雙方計程車兵大屠殺。待射擊完畢,戰場死屍狼藉,倖存計程車兵還要踏著夥伴的屍體向前,用刺刀與敵進行肉搏戰。經此一役,都倫的迴避決戰、注重運動迂迴的戰術,及範邦的減少傷亡的技術,被法軍及其他歐洲軍隊採納,於是進入了王朝戰爭時期的"有限戰爭"或"溫和戰爭"時代。另外一個思潮是,人們在考慮用什麼樣的作戰隊形,才能減少傷亡,是橫隊?還是縱隊?其實,在火器時代到來之後,尤其是火器的改進,火力加強之後,無論是橫隊,還是縱隊,只要是密集的隊形,就難免傷亡慘重。可是要徹底廢除密集隊形,卻是不易的。因為它不僅有多年的傳統,更是由於軍隊和戰爭的性質決定的。自民族國家形成以來,所有國家進行的戰爭皆為"王朝戰爭",其宗旨是為了王朝利益,尚未上升到民族軍隊進行民族戰爭的層次。因此,人民從軍大多是把當兵作為謀生職業,為了軍餉,或者是被強徵當兵的。這種士兵很難自覺作戰,視死如歸,於是作戰不堅決和開小差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維持和供養一支17世紀末時期的軍隊,代價是昂貴的,君主們決不會容忍那種情況發生,於是以各種方式制約軍隊。而密集隊形作戰正適應了君主的這種需要,因為它能使士兵們互相依存、互相監督、相互壯膽鼓氣,不致於避戰和開小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