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喲,這斧頭真不錯誒。」
「什麼斧頭,這叫鉞。」
莊雲鵬搭著陳翰的肩膀,擠眉弄眼的說道。
他倆此時正站在反山王陵12號墓發掘出來的文物面前。
反山王陵,既然能被認為是王陵,當然是因為在反山的墓裡,發現了很多代表王權的東西。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已經瞭解到了。
那戎呢?
如果說祀代表的是神權,或者說宗教信仰,那戎代表的就是王權無疑了。
戎具體來說就是鉞,戊也是指鉞。
鉞作為王權的象徵、王朝統治者軍事統率權的權杖。
《司馬法》曰:「夏執玄戊,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戊,右把白髦。」
殷人所執之白戚,乃戊之一種,《說文解字·戊部》:戚,戊也。
「《墨子·非攻下》也說: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殆之,日妖宵出,...…五穀變化,民乃大振(震)。高陽乃命玄官,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徵有苗。……有神人而鳥身,奉瑾以侍,檻矢有苗之祥,苗師大亂,後乃遂幾。」
《墨子》所謂「天之瑞令「,據董楚平先生考證,乃是《六韜》中所謂「天鉞「,大禹征伐三苗時所握的玉質信物鉞,文獻明言乃天賜,
而在商、週二代,作為王權象徵物的鉞均是從前代王朝所承繼,並由商王、周王賜給方國諸侯以為授予征伐軍權的信物。
然而,大量的考古證據表明,東南史前文化圈,即長江下游的江、浙、皖、滬等地,是華夏新石器時代石鉞最為流行的地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