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編鐘?!”
陳翰腳步迅速跟上,與張健波埋頭往外走。
“張師兄,這組編鐘的數量有多少啊?”
“暫時是出土了三個,其中一個比較殘破,另外兩個儲存情況很完好。”
一提到編鐘,陳翰立馬就想到了曾侯乙編鐘。
沒辦法,這套編鐘實在是太有名氣了,比越王勾踐劍還要有名,是真正的國家級重器。
不過除了曾侯乙編鐘之外,華夏考古也陸陸續續發掘出不少成套或者獨個的編鐘。
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華夏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
編鐘的真正興起,是在西周以後的事。
在周禮之中,音樂也是禮的一種,當時只有貴族才能享受音樂,而且不同等級的貴族享受的音樂也不同。
比如《論語》中那句“八俏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孔子用來罵魯國的季氏逾越制度。
俏是奏樂舞蹈的行列,一俏指一列八人,八俏八列六十四人。
按照周禮的嚴格制度,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俏,諸侯用六俏,卿大夫用四俏,士用二俏。
季氏是魯國的正卿,按制只能用四俏,但是卻逾越用了天子才能享用的奏樂舞蹈規格,就被孔子指著鼻子罵了。
孔子用“禮崩樂壞”來形容春秋末期的社會心態,可見在周人眼中,音樂是一種多神聖且高階的東西,是和整個社會密切掛鉤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