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清軍終於發起的決死衝鋒、全線猛攻,內黃縣戰區的明軍守備力量,自然也是針鋒相對,把所有預備隊層層部署,誓死抵抗,化解清軍的迅猛攻勢。
內黃縣作為明軍的冬季屯糧重地,那重要性,大致也相當於當年烏巢之於袁紹,所以無論有沒有清軍來攻,平日的防守都是非常嚴密的,可謂重兵集結。
回龍鎮的漳水碼頭水寨,就綿延了足足好幾裡的營地,平時就常駐了四萬重兵。寨中數百口大窖和筒倉,屯了三十萬大軍吃一個冬天的軍糧。
在清軍斥候看不到的營寨深處,此前兩軍相持階段中,明軍閒著沒事就挖壕溝築土牆,為的就是哪怕有朝一日外圍工事被攻破,也還能有戰略縱深層層設防。
這種作戰思路,都是清軍此前想都不敢設想的,因為在傳統古代戰爭的思路中,城池也好,堅固的要塞營壘也好,設個幾道城牆、羊馬牆或者夯土柵牆就不錯了,數量再多,只會分散防守兵力,還不如集中防禦。
而明軍除了回隆鎮大寨的四萬人,平時在內黃縣城裡,還屯了三萬人馬,隨時可以作為預備隊左右支援,跟碼頭水寨成掎角之勢,一旦遇襲一刻鐘就能增員到位。
所以,這幾點情報都是公開的,豪格沒來打之前,他派出的斥候就已經明確知道:內黃縣周邊的戰區,至少要面對六七萬的明軍,大約佔到中路明軍主力三十萬人的四分之一。還有其他方向的部隊,大約二十萬人,遇襲後一兩天能趕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