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方孔炤的全力支援,回到武昌之後,沈樹人繼續推行民政種田的掣肘,也就基本上被掃清了。
他手下的心腹文官幕僚團隊也不是吃素的,沈家那些善於理財和搞工程的家丁也都很盡力,被沈樹人安插到了各個有實權但沒級別的位置上。冬季的種子放貸、興修水利、堆砌圩田深挖魚塘……都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每日過手的錢糧都有數以萬計,但在沈家的治理下,貪墨揩油的跡象竟比原先武昌等地地方官府自治時,還要好上許多。畢竟豪商出身的家族做賬查賬方面有天賦。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明年就算再有點水旱災害,武昌、漢陽兩府也能比較好地扛過去,新增圩田帶來的糧食增產,估計也能達到糧食總產量的一成多,
再加上教百姓養羅非魚清江魚的補貼、和玉米土豆帶來的相當於原本總糧食產量三四成的增收(南方種玉米的面積小,所以總量絕對值增長不會太高),
這兩府做到百姓豐衣足食、再把流離失所的外來人口都整編當兵、服徭役,應該問題不大,甚至還能多存留一些糧食,充作將來大戰的軍糧。
崇禎十四年、十五年之交的武昌府周邊,已經是北方南下流民極多的地區了。歷史上左良玉後來能號稱擁有八十萬大軍,主要就是武昌的地理位置九省通衢、又是長江漢水交匯的水運樞紐,
北方人活不下去要南下,到了這兒就會重新聚散尋找出路。如果在武昌當地能找到活路,一般就不會再刻意繼續遠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