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涼軍兵力頗為有限,能分到柴桑的兵力自然更加有限,總共就只有兩萬兵力自柴桑開始向建鄴方向進軍。
而在北岸,同樣也有一萬軍隊往東方進軍,直指廬江,進軍速度幾乎相同,作為策應,逼迫聯軍要在大江兩岸同時迎戰。
自江夏之戰後,大涼軍大勝時其實有機會直接推到廬江的,特別是還有壽春軍插了一手,讓徐州軍的處境更加惡劣。
不過項陽力排眾議,故意回縮兵力,沒有動廬江。
故此,徐州軍才能守穩廬江。因為廬江之地重要的戰略作用,只要掌控這裡就能穩固大江防線,對徐、揚二州的防守都有著重大意義,袁立明知道廬江已經近乎是“孤城”依然不捨得直接放手。
不過,徐州軍不像大涼軍一般講求精兵策略,即使遭到重創之後,依然有足足三萬兵守,而且還是守城方,面對大涼軍“僅僅”一萬軍隊來攻,他們絲毫不慌。
廬江依然掌控在盟友手中,也是揚州水軍敢於深入到荊州水域作戰的底氣所在。
……
項陽並沒有親自指揮南北兩岸的任何一路大軍!
南岸征討軍自然是由易秋嫻一併統御,而北岸的前線大將,則是霍飛勇。
項陽自己是偷空跟著孫月影來到了荊州最大的造船廠之內。
在這裡,沿江竟然有六艘大型戰船同時開工,雖然這個時代的船臺遠不像項陽穿越前的時代那麼龐大而複雜,但依然顯示出驚人的規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