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錯,就是他!”朗日笑道:“我有一個計劃,比讓我留在隴右或者在長安當富貴閒人都要好一些。你在松州和成都都當過官,應該有聽說過六詔諸蠻吧?如果在其中選擇一個蠻部,幫助其建國,然後與其結為同盟,兩面夾擊吐蕃,令其疲於奔命,豈不是可以不戰而勝?”
王文佐沒有說話,朗日提到的申公巫臣是春秋晚期的一位楚國貴族,出自楚國王族羋姓,屈氏,名巫臣,因為其封地在申,所以其被稱為申公巫臣,也有稱其為屈巫的。當時正處於晉楚二強爭霸的階段,申公巫臣由於楚國內部政治鬥爭的緣故,逃離母國,投奔敵國晉國。當時出國的執政者令尹子反殺死了巫臣的族人,被激怒的申公巫臣便向晉國獻策,結好支援當時位於楚國東南方向的新興國家吳國,以疲勞削弱楚國。
得到晉景公允許之後,申公巫臣出使吳國,使晉吳結盟,並留下兒子屈狐庸在吳國擔任行人(外交官),教授當時還處於野蠻狀態的吳人車戰等先進戰術,結果吳國軍事實力大為增長,不斷出兵侵擾楚國的東南邊疆,使得子反疲於奔命,一年之內竟然七次領兵出援,原先東南地區依附於楚國的小國都盡數被吳國吞併,吳國成為楚國的勁敵,為後來吳軍入鄢滅楚埋下了伏筆。
朗日用這個例子其實頗為形象,當時的狀況確實與春秋晚期的晉楚形勢頗為相似,唐與吐蕃在數千公里的漫長戰線上相持對抗,大非川之敗後,唐軍失去了對吐蕃戰爭的主動權,而且從地理形勢來看,吐蕃在控制了青海湖周邊地區和河湟谷地之後,已經處於優勢地位,為了確保關中的安全,唐軍只能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隴右地區,拿不出多少力量來給其他戰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吐蕃的側後方支援一個新興勢力,來牽制削弱吐蕃的力量,無疑是一個很聰明的策略,尤其是也不用投入多少力量,至多出點錢帛,輸出一些軍事技術,比起兩國開戰時幾萬十幾萬的大軍的花費,簡直是九牛一毛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