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兔園冊》……兄長果然是要收蒙學稚子麼?”
講室內,看著教材被搬進來,拿著賬本的蔣敬走過來一看,發現是《兔園冊》。
李彥頷首:“我們書院最初的生源,就是要面向六到十歲的孩童,相較於《千字文》的入門門檻,還是《兔園冊》最適合稚子一些。”
蔣敬欲言又止:“可是……”
李彥失笑:“可是《兔園冊》遭到士大夫鄙視對吧?不必理會,我們本來也不是主流書院,就當是鄉村私塾便是。”
在北宋時期,稚子啟蒙的普遍教材,還不是尚未完全流傳開的《百家姓》和《開蒙要訓》,而是《兔園冊》和《千字文》。
提到《兔園冊》,李彥倒是想起了五代十國時期,有位宰相馮道,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世稱“十朝元老”。
古代文人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比如歐陽修罵他“無廉恥”,司馬光斥其為“奸臣之尤”,但到了現代又有不少人,將馮道當成官場不倒翁。
這個人有一則趣事,據說他走路時總喜歡回頭看,就有人譏諷,說馮道如果走得急了,準要從他身上掉下一本《兔園冊》來,所以才要時不時回頭看,蒙學課本不離身,顯然沒有文化。
這個故事出自歐陽修編的《新五代史》,真實性有待商榷,但實在太損了,大唐某位周國公,表示受到了嚴重的冒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