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那些學生的問題上,很難說李牧和容增祥誰對誰錯,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李牧認為應該讓他們完成學業,那樣他們即便返回清國,也能發揮更大作用,但是在容增祥看來,既然學生們的培養已經出現問題,那麼就應該即使糾正錯誤,現在撤回學生就算是耽誤了他們的前途,但是至少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其實李牧即便是把人強留下來,對那些學生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另一個時空清國將學生們撤回國後,把第一批21名學生送電信局學發電報,二、三批學生中由船政局、上海機器局留用23名,其餘50人安插於水師的機器魚雷、水雷、電報各處。
表面上看,清政府對這些學生的安排,完全沒有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讓哈佛大學畢業的學生去學發電報,即便是美國都沒有這麼奢侈。
幸運的是,那些學生沒有被現實的殘酷擊倒,他們中出現了鐵路總工程師,出現了民國總統,出現了大學校長,出現了海軍元帥,甚至在中日、中法兩次海戰中,7名服務於軍中的留學生表現英勇,為國慷慨捐軀。
相對來說,留美不歸的容揆和譚耀勳就泯然眾人,他們沒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遠東那片土地上此後經歷的盛衰興亡,和他們再也沒有任何關係,這就是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代價,當他們看重眼前利益的時候,同時也喪失了更大成就的可能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