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鴻漸的指揮所搭在山谷邊上的山崖上。
這裡是杜鴻漸根據沙盤精心選擇的地點,這兩天休整期間他帶著屬下實地考察,最後選定了這裡作為指揮所。
站在指揮台上,杜鴻漸能看清楚戰局變化,他身後的傳令兵插著下令用的小旗,隨時準備就能夠命令下達基層旅團上。
古代將領為了能夠指揮基層部隊,也發明了很多傳令的方式。
最古典主義的自然是聲音了。
擊鼓進軍,鳴金收兵,不過這種一般也只適用於大型開闊戰場上,而且一旦開戰之後全憑基層將官自己發揮,無法進行更加精細的操作。
軍旗就成了另外一種指揮手段,在戰場上主帥軍旗前進,大軍就會跟著前進,而各部隊會在戰場上看到各自主將的軍旗位置,從而圍繞著主將開展作戰。
這也是為什麼古今中外都將臨陣奪旗,視作擊殺對面主帥同等功勞的原因,因為在戰場上軍旗就代表了主帥。
除此之外,旗語也是一種傳令方式。
身上插著各種旗幟的傳令兵,本身就是一個移動的訊號站。
從指揮部發出的命令後,傳令兵會在身上插上代表相應命令的旗幟組合。
當這些傳令兵投入到戰場上後,見到的軍官就會按照旗幟代表的命令指揮部隊。
這種方式自然要比傳令兵滿戰場找基層指揮官下達命令簡單的多,便於在混亂的戰場上傳遞訊息。
到了明清時代,傳令的旗幟都成為指揮權的象徵,基層的指揮官也被叫做“小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