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鄭經的人才之論,通篇都沒有關於儒臣的作用,張煌言感覺鄭經的思想夾雜著法、墨之學,甚至還有楊朱之學。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思想,鄭經的言論裡,充滿了實用主義,那就是什麼好用就用什麼,也不管百姓的思想是否會混亂。
若是按照這樣的思想去治國,那天下百姓就會變得只知逐利,而忘記道義,天下百姓人人逐利,這天下豈不是變成了到處銅臭之地。
“世子!按照你這樣的做法,天下人人逐利,道德淪喪,再想重塑道德可就難了啊!”
鄭經對於儒家這種愚民的論調不屑一顧,反駁道:“管子曰:‘倉稟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說明老百姓只有生活好了才能知禮守禮。”
“老夫不反對管子的這句話,但是這句話卻不是絕對的,那些為禍一方的紈絝子弟,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這些仗著父蔭的混賬哪一個不是幹著喪盡天良之事。”
“還有法律這個武器,只要法律健全,只要有人敢以身試法,那就別怪法律的無情打擊,不管是誰觸犯法律都是一視同仁。”
張煌言心中哀嘆,果然法家那一套嚴刑峻法來了,若是法家真的好,秦也就不會二世而亡了。
“秦奮六世之餘烈一天下,然卻二世而亡,因此嚴刑峻法並不能給天下帶來安定。”
“寡人與先生的觀點恰恰相反,秦之亡非亡於嚴刑峻法,而是亡於有法不依。若是依法治國,趙高早已被斬殺,何來後來的趙高亂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