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勒,地球自轉方向是哪兒來著,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是自西向東啦蠢貨,虧你還是麥哲倫的後代!”
“.....光臂1.14514米,homo前輩,還需要再精確嗎?”
“不用了,誰把量角器遞給我一下?”
“m2鏡可以再往左邊移一點,夾角好像沒滿90度......”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首作於1887年,截止到2022年已經被不知道多少學者重複過了多少次。
相關精度在數字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極其恐怖的程度。
雖然在徐雲穿越的那會兒,邁克爾遜干涉儀在一線實驗中已經逐漸被雙頻外差干涉儀之類的新裝置取代。
但它實質上只是和周董有些類似,看似淡出了樂壇,但影響力仍舊持續。
別的不說。
測量引力波的LIGO干涉裝置,運用的其實就是邁克爾遜干涉儀的原理。
只是LIGO的核心技術比較高階,能夠透過度規張量的改變來觀測到干涉,涉及到了更為深層的概念和演算法。
又比如科大校內就有一臺03年的“老古董”邁克爾遜干涉儀,在△δ方面的精度達到了5.29×10^-11,徐雲便鼓搗過這玩意兒一次。
然而就是以上這些精度之下,在以太方面的測量結果全都是坐飛機俯瞰成都——遍地飄0,1無所獲。
因此對徐雲而言。
今天的這次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結果屬於妥妥的開卷考,不可能會出現任何其他的結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