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6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種情況要持續到到明朝,傳教士利瑪竇帶來的角度概念,方才打破了這種局面:

他和徐光啟合作翻譯的《幾何原本》給出了角的一般定義,描述了角的分類及各種情況、角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對角與角進行比較。

而在此之前。

華夏一般只有兩種粗略的角度計量方式。

第一種非常簡單,就是隻按鈍角和銳角劃分,用到的字是倨和勾。

倨表示鈍

,勾表示銳。

倨勾中矩,就是直角。

而第二種就比較複雜了。

它和測量方位有些類似:

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地支,加上了十千中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八卦中的乾、坤、艮、巽組成二十四個特定名稱,用以表示角度。

也就是說每個名稱大概是十五度左右。

不過很奇怪...甚至可以說至今都算是個未解之謎的是......

古代的華夏先賢,其實是知道36o這個概念的:

先民在進行天文觀測時,所採用的分天體圓周為365+1/4度的分度體系,這其實已經無限的接近於36o度方法了。

奈何遺憾的是。

在天文之外的其他測量角度的場合,先民們壓根不使用這一體系。

因此。

這種分度方法對華夏角度計量的建立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在一些營銷號嘴裡你會看到什麼“華夏其實才是第一個定義36o度的民族”的說法,其中用到的就是天體分度體系——很遺憾,後面半句話沒問題,但整句話是錯誤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