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反光鏡則用來反射照亮被觀察的物體,一般有兩個反射面:
一個是平面鏡,在光線較強時使用。
另一個是凹面鏡,在光線較弱時使用,可會聚光線。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x物鏡,同時現在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高就是16oo倍,那些說可以放大幾萬倍的光學顯微鏡都是在忽悠人.....
這個倍數的原理涉及到了衍射極限,也就是一個點光源會形成一坨衍射斑。
到了這個倍數,不論提高鏡片折射率還是疊加鏡片提高倍數,都將變得毫無意義——起碼在光學顯微鏡的範疇裡是這樣的。
當然了。
說到顯微鏡,肯定得提及這玩意兒的明人。
此人和美洲大蠊一樣,也是一位老龍套了。
沒錯!
此人正是......
羅伯特·胡克。
實際上。
根據後世考證,真正想到顯微鏡運作原理、並且明出第一臺顯微鏡的,應該是1595年的詹森父子。
但這兩個倒黴蛋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製作出來後啥事都沒幹就嗝屁了。
因此在史書上,顯微鏡的明權便成為了另外兩人撕逼的戰場:
列文虎克和羅伯特·胡克。
這兩人的混淆程度之高,連人教版的生物書都出過錯。
先從時間點來做個定義:
在顯微鏡方面,羅伯特胡克的明要比列文虎克早二十年。
不過胡克明的顯微鏡倍率只有2o倍,虎克的則高達27o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