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未免宋忠三人多心,劉景又補充道:“孔明、仲宣雖代表我,但不會干涉考場,萬事仍以先生、綦毋君、司馬君為主。”
說罷,劉景低頭翻閱考卷,自穿越以來,他基本手不釋卷,卻只是觀書大略,並不專研章句。
射策第一場《貼經》考的是《五經》經文,他自忖過關不難,第二場《試義》考的則是《五經》章句,就有些難以應付了。
也就是說,劉景本人若參加考試,大機率通過不了第二輪。
而參加此次考試的學子們,至少要闖過第二輪考試,方有機會得見劉景,獲得一官半職。
不難想象,日後隨著科考體系的實行,將會有無數有才而無學的人折戟考場,無法入仕。
相比之下,以茂才、孝廉為代表的察舉制選才就要廣泛多了,察舉制不僅看通經與否,甚至通經都不是首要之選,品性、才能、出身……乃至精通法律、兵法等,皆可作為進身之階。
當然了,科舉制取士縱然有缺點,可相比於日益僵化的察舉制,仍然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況且此次射策,不止明經一科,還設有明法科,只不過聲勢不及前者罷了。
且劉景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增設明算、明史、明字等科,儘可能擴大選才的範圍。
劉景匆匆翻看一遍,合上考卷,望向危襟正坐,形貌鄙陋卻風流蘊藉的司馬徽,開口問道:“不知對於先前所請,司馬君考慮的如何了,是否已有決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