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楊旻是幾個皇子中最低調的一個,這一點倒很像現在的劉禪。
在河中封了漢國之後,劉禪老淚縱橫,“陛下此舉必為後世稱頌!”
蜀漢的遺老遺少們抱頭哭泣,他們的後代主動請願遠赴河中,楊崢自然應允,巴不得他們遷徙過去。
關中百姓一半是蜀中遷徙過來的,其中不乏大漢的擁篤者,宣義司稍作動員,在承諾雙倍田產免賦三年後,便有七千多戶願意過去。
七千多戶,也就兩萬多人。
對於偌大的河中來說,遠遠不夠。
本民族人口在當地佔絕對數量優勢,才能真正將當地轉化過來,不然幾十年後,漢民會反過來被當地融合。
楊崢只能動用皇帝的權威,號召百姓西遷,去開拓新的疆土,還讓李密寫了一份文采斐然的詔令。
願去者,每戶賞賜馬車一輛,駑馬兩匹,駱駝一匹,糧食三石,皮甲一套,弓兩副,刀三口。
大秦別的不多,各種牲畜應有盡有。
相當於一路的消耗,全有官府承擔。
沿途驛站也對百姓開放,提供水和食物。
宣義司宣傳了這麼多年,楊崢已經被神化了,在大秦帝國擁有無上的權威和威信,百姓的信任幾乎是盲目的。
很快便有兩萬三千多戶被動員起來。
兩萬三千戶,也就六七萬的駑馬和駱駝,七萬石糧食,還沒有一場小型戰爭消耗的多。
不過驛站的承擔能力有限,十幾萬人湧過去,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