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楊崢原本想免除徭役,減輕百姓負擔,但經過實踐之後,發現有些理想化了。
修橋補路要借用民力,營建城池也要借用民力。
大戰時,輸送糧草,也需要民力……
在魯芝、索靖的勸誡下,楊崢換了個說法,改徭役為庸。
凡丁壯,每年須為官府勞作一個月,可以用物品錢糧折抵役期。
均田制,租庸調,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以之厚生,則不堤防而家業可久;以之成務,則不校閱而眾寡可知;以之為理,則法不煩而教化行;以之成賦,則下不困而上用足。
當然,這個制度並非最完美的。
這世上也沒有完美的制度。
只是相對目前而言,均田制是最合適目前秦國現狀。
秦國直接與百姓聯絡起來,繞過士族豪強中間商賺差價。
漏洞以後當然會有,這就需要考驗後人的智慧了。
楊崢不是聖人,能讓大秦興盛兩三百年,讓隋唐盛世提前到來,對華夏已經功莫大焉。
洪武大帝設計的制度在當時也算是完善的,還制定大誥,祖宗之法不可改……
明朝也就被限制死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形勢、規則,以及使命。
楊崢的使命是推翻以司馬家為首計程車族豪強聯合體,所以必須借用寒門庶族的力量。
百姓對徵發異常配合。
畢竟提供一日兩餐,也不用打仗,就砍砍柴而已,在家閒著還要耗費糧食,跟官府混,興許打破了塢堡,興許還能得到三瓜兩棗的賞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