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整個冬天,楊崢都在安置流民。
然而人手始終不夠。
權衡之下,讓青營中剛到十三四歲的孩子全部畢業,成為宣義掾。
掾者,佐吏也。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先上車後買票,邊做事邊學習。
宣義掾、宣義郎、宣義令、宣義使、宣義司丞,層層往上。
好在新任的宣義掾們不缺熱情和學習的動力。
一個宣義郎帶五個宣義掾,從安置流民開始,逐一尋訪,逐一登記,哪裡人士,有無家人失散,有何困難……
一開始用的是縑帛,這玩意與貨幣等值。
楊崢賣了這兩年的鹽和馬,以為自己不缺錢,但看過魯芝今年的用度彙總,與明年的開支預算,著實嚇了一跳。
西平已經不是以前的西平了。
彷彿是個雪球,越滾越大,短短數月,人口就膨脹至二十五六萬。
還有府兵、俘虜、流民等等一系列的開支,變成了一個天文數字。
縑帛用不起,就只能改為木簡。
但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買賣。
洛陽的左伯紙大量販來西平。
這玩意兒說貴也不貴,楊崢就採購了一批,製成小冊,優先撥給宣義司。
不得不說,效率提高了不少。
年輕的宣義郎宣義掾們雖然經驗不足,但辦事較真。
在青營和楊崢的努力下,流民沒有一個受凍餓而死的。
這對宣義司來說是個不小的成就,為此楊崢還特意製作了一面小錦旗以資獎勵,自己的字太醜,上不了檯面,也不知道寫些什麼,總不能寫個先進集體優秀青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