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十三年。
八月十日。
大夏文宮內。
隨著一枚枚儒道果實被顧錦年吞噬之後,浩瀚的聖人學識,使得顧錦年明白更多的道理。
從儒為聖,這是一個漫長的轉變過程,思想上必須要有昇華,對天地的理解,對自然的理解,對道的理解,甚至包括對宇宙的理解。
萬物同源,大道歸一,唯有尋得這天地之間的執行軌跡,才能更加明悟自身的道。
眾生樹上,所有的儒道果實,都被顧錦年摘下。
每一顆儒道如果,都節省顧錦年數年的思想昇華,有先行者試錯,才有後來者居上。
顧錦年感悟著每一種不同思想,自己也迸發出各種想法。
曾經,顧錦年理解心學,只是粗淺的認為,知道什麼是對的,然後去做,朝好的地方去做。
這就是顧錦年粗淺的想法。
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感悟,還有對聖道的理解,顧錦年對知行合一,有了三種不同的理解方式。
其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知道對錯,明白事情,就去執行,朝著好的方向去走。
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對錯如何去分?是站在個人角度,還是站在聖人的角度?亦或者是站在天下蒼生的角度?
如何去執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還是以利益最大的方式,亦或者是所有人都開心的方式?
何為良知?怎能判斷出,自己的良知,是好還是壞?
其三,也就是最後一重境界。
看山依是山,看水依是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