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聽侯潤髮算了這一通賬,知道每年種田能賺上百兩銀子,村民們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吃過早飯,便一起唱著南京的鄉間小曲,去收割稻子。
原本這剩餘的稻子按往日效率得一天半才能收完,但今天村民們幹勁兒十足,竟然真像侯潤髮所號召的那樣,趕在天黑前收完了。
次日,侯潤髮帶著人去社裡借耕牛準備給稻穀脫粒。
大明原本家庭生產多是用摔桶(打穀桶)脫粒,需要待稻穀在田地中暴曬後,成束拿起在特製的木桶邊摔打。
這種摔桶手工脫粒的效率很低,唯一優點就是簡便,婦人、少年都可以使用。
至於說後世的腳踏式打穀機卻是要等到十八世紀才被髮明。
那麼大明原本是如何進行大規模高效率稻穀脫粒的呢?
靠畜力、人力。
一般都是將稻穀運回村中打穀場堆放,然後鋪滿一整個打穀場,用牛拉著石磙多次碾壓,以達到脫粒的目的。
然後由幾個人清理走稻草,再利用天然風力揚穀,或是利用風谷機揚穀——這種方法,一天就能將大量稻穀脫粒。
說起來,風谷機雖然在明代便出現,還被記載在《天工開物》中,但實際應用並不廣泛,農村大多還是藉助自然風力人工揚穀···
侯潤髮墾荒這個村子被取名為五里墩,寓意其距離傲波城有五里地,村落建在一個大土墩上。
他上面的社則被稱為河岔社,因為其坐落再一條小河分岔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