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範寧的手指在總譜上移動,給希蘭講解著這個末樂章最主要的“敘事框架”。
坐在旁邊的小姑娘湊得有點近,認真看著譜例。
末樂章前面有一個短小的引子,先是一聲爆炸性的齊奏,然後是一連串由絃樂奏出的急速經過句。
“人的動機”,或就是“巨人動機”,從第6小節由長號吹出,但僅僅只出來了四個音,便被“魔鬼動機”粗暴地打斷,詭異的下行半音階片段依次從木管組,到絃樂組,再到銅管組奏出,音色從柔和,到尖銳,再到猙獰。
兩人自然從來沒有聽過它的演奏,但光是在心中預想效果,便覺得全身汗毛豎立。
隨後,這兩者陷入紛爭與搏鬥,象徵宿命和惡念的“魔鬼動機”在各個聲部間遊走和變形,“巨人動機”始終以不完整的旋律呈現,彷佛苟延殘喘。
直到第54個小節,完整版的“巨人動機”才終於得到呈示,由圓號、長號、雙簧管、單簧管齊聲吹出,以英雄的抗爭姿態登場反擊,與“魔鬼動機”展開慘烈廝殺。
“聖詠動機”的第一次出現則是第388小節,由七把圓號吹出,象徵神性和淨化,經過一系列發展、總結和昇華,最後樂曲結束在輝煌強奏中。
從聽感上,似乎是勝利的結局。
但總譜手稿最後空白地方,安東教授寫有這樣兩段話:
“在我們最後所論及之處,樂曲的結尾只是表面上的,且是完全意義上的虛假結尾。我的意圖是表現這樣一種鬥爭:有的時候人們認為勝利近在眼前,實際上卻遙不可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