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範寧此刻才終於明白。
為什麼這個世界的人想破腦袋也研究不出什麼名堂,只覺得是很好聽的音樂素材。
包括安東教授,也包括自己穿越前的原主。
就像流行歌曲,只有自己聽過很多遍的曲子,才能做到哪怕不聽旋律,只要前奏響起幾個和絃,就能立馬反應過來是它。
他們之前的研究方法,的確只是把它們視作音樂素材,部分地擷取、拆解、拼接組合,以助力自己的創作。
但如教授日記中所言,這些音列其中又夾雜著另一部分“神秘和絃”,色彩效果可能就有些詭異了。
他還記得老師之前的忠告:
“這種神秘和絃絕不能隨便演奏,要想大概試試它的聽感,也要大量混合著其他的素材,或不踩延音踏板,防止聲響在一起共鳴。”
比如,範寧讀出其中一組:C,升F,B,高八度的E,高八度的A,更高八度的D…
這和絃中的音,多成純四度、增四度等方式高疊,完全不同於常規和絃的三度構造方式。
範寧大概能想象一下其音響效果:色彩清冷、空泛,帶著一絲詭異。
即使是沒聽過這些古典音樂作品安東教授,也能發現它們的突兀之處,只是想不明白為何如此,因此苦苦研究。
而對於範寧,這就更加干擾不到他了。
他閉上眼,後腦勺靠壁,陷入思考。
“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肖邦《黑鍵練習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