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給陶器上釉的工藝並不複雜,甚至說十分簡單。
只需要將易於燒融的金屬礦物或者固定的釉料研磨成粉,然後加水調製成料漿,塗刷在陶器表面二次入窯燒製,最後得到的就是具有一層釉質的陶器。
後世常見的陶器種類很多,但遠古存留下去的都是沒有上釉的原始土陶,或者說塗抹過一些礦物顏料,但主要是用於裝飾,並沒有形成類似於釉質的防護層。
直到漢朝時期,中國才開始慢慢出現上釉工藝,最初是直接用鐵質等金屬礦粉,燒出來的釉是黑色的,帶有鐵質感,稱之為黑釉,後經唐宋元明清上千年的不斷摸索改進,終於發展出來各種五花八門的極具時代特色的彩釉工藝。
到了清朝,在滿清人的原始審美觀影響下,彩釉更是發展到讓人眼花繚亂顏色腫脹的地步,滿瓶滿罐都是用各種鮮豔複雜顏色堆積而成,讓人有一種暴發戶的感覺。
實際上在陶器和瓷器發展史上,最初釉和彩是不分的,到後來才慢慢分成兩種,然後在瓷器製作的過程中,又就分成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種不同的彩釉工藝。
針對眼下原始人的欣賞水平和消費能力,徐晨肯定不會搞太複雜,而且實現玻璃質純釉層如今的工藝也很難,因此他只會採用最簡單的方法。
那就是將現在已有的各種顏色的金屬礦物經過研磨之後,直接塗刷在陶器表面,然後入窯和燒製陶器一樣進行燒製,讓金屬礦物半融化之後在陶器表面形成一層新的保護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