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才加入戰爭,用《時代週刊》的話說,再不積極行動起來,美國就沒資格參與戰後的國際事務了。
所謂“國際事務”,其實就是利益分配。
上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幾乎一無所獲,南部非洲成為大半個歐洲的供應商。
這一次美國人不想再缺席,理由很明顯。
英國和法國等老牌殖民國家,已經失去對這個世界的主導權。
美國人如果還堅持“光榮孤立”,那麼連美洲都保不住。
光榮孤立雖然是英國人提出的,本質上跟美國的門羅主義差不多。
1896年,時任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在倫敦市長舉行的宴會上致詞時,將“光榮孤立”作為外交政策加以闡述,指出英國應該不參加任何同盟和集團,保持行動自由,便於操縱歐洲均勢。
“操縱”這個詞劃重點,說白了也是誰贏就幫誰,跟是否民主正義無關。
歐洲國家也不傻,不會任由英國操縱。
所以在第二次布林戰爭期間,英國遭到整個歐洲的針對。
從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的二十多年,美國人肯定是進行過反思的。
既然遊離於歐洲之外,已經不能讓美國最大程度獲利,那麼就要主動融入歐洲,不能讓歐洲成為英國和南部非洲的一言堂。
“我想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戰爭帶來的傷害的痛苦,是時候儘快結束這一切,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和紛爭了——在歐洲儘快開闢第二戰場,可以有效減輕俄羅斯戰場的壓力,如果在法國登陸,我們面對的困難會更多,不過起到的牽制作用會更大——在義大利開闢第二戰場,則是直接攻擊軸心國的薄弱環節,我們甚至有機會把義大利拉入我們的陣營。”羅斯福很主動,他的計劃,必須得到南部非洲和英國的配合才能實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