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5月1日。目光從東亞大陸挪移到已經是廢土的歐洲大陸上。
此時的歐陸一片荒涼,在第四次世界大戰中對歐洲文明損害最大的並非是核子打擊。
核子打擊造成了不少廢土,但是大部分地區的放射值在數個月後就飛快下降。而真正讓歐洲地區廢土化的是氣象武器。
……
在過去歐洲地區給世界的印象是溫暖潮溼,土地肥沃。但是歐洲地區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緯度過高,英法德大部分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的緯度是一樣的。甚至更高。
而讓歐洲的大陸氣候適宜居住的關鍵。加勒比地區的暖流。一旦這條暖流偏離了歐洲,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所謂《後天》電影的描述的後果)。而相對來說東亞大陸的氣候就非常穩定了。因為太平洋地區海洋體系過於龐大。人力難以更改這種季風氣候。
……
對歐洲地區的氣象打擊計劃,是2079年一位日本的科學家提出的報告。當太平洋陣營的大艦隊,在北大西洋地區,遭到了超音速導彈的的攻擊。
太平洋陣營的大本營,認為的登陸歐洲本土傷亡過大。隨機決定啟動氣象武器。
自82年開始,太平洋陣營對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冰川地帶進行了爆破。大量的淡水湧入了海洋,在成海水鹽度的變化,堵塞了洋流。
所以一萬兩千年前,新仙女木事件,在今天重現了。現在整個歐洲地區在整個夏季依舊是乾冷的。再加上天空中灰暗的塵埃雲,在第四次核大戰中留下啦一個個慘淡的城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