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大戰的擴張戰火燃燒到了蘇伊士運河,燃燒到了北部撒海拉,為了杜絕的帝俄在戰略上對自己形成半包圍的之勢。
所以在東歐這片土地上歐洲和帝俄的主力大決戰再次爆發。
歐陸東線,來自歐洲的六千輛最新的主戰坦克,二十七艘陸地戰列艦(噸位兩萬噸)以及十五萬輛各色車輛從歐洲方面出發,組成了陸地上的鋼鐵叢集,朝著東線撲去。
……
在另一條時間線上,鋼鐵洪流是蘇維埃的標配。但是事實上,無論是二戰前而是二戰後,歐洲的工業能力都要比的俄國要強。而在那條時間線上俄國只是在資源上佔據優勢。
而在本條時間線上,德國人在二戰中戰勝,接管了英法在非洲和西亞地區的殖民地。在資源上不亞於毛子。此時在裝甲的質量和數量一直對俄國具有優勢。
……
在開戰的前幾個小時。戰局頗有些二戰初期的順利。
在戰場上德國的豹五主戰坦克,在飆車中揚起了主炮炮口對著對面的鐵疙瘩,當十字口鎖定後,炮管的穿甲彈出膛,觀察螢幕上的俄國坦克就蹦出了火焰。掀飛了炮塔。
這是冶金和加工上的差距。一系列工業差距,導致了坦克炮的膛壓低,而坦克炮的膛壓低,就是穿甲能力低。而穿甲能力低,就意味著的雙方的火控系統差不多的情況下。歐洲的坦克在遠距離就能擊穿俄國人的坦克,而俄國人的坦克必須要冒著歐洲精準無比的穿甲彈,前進幾百米甚至一千米才能擊穿德國人的裝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