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張昭在嘴裡輕輕吟唱了一句,不過如果岑嘉州不是去的輪臺,而是到祁連山走一趟的話,他就會發現,這裡六月份都有可能大雪紛飛的。
現在是九月份,沙州的壽昌和敦煌還能只穿個缺胯衫就可以過活的時候,這祁連山腳已經寒風呼嘯了。
張昭穿著一件麻布長袍,這種長袍是用兩層麻布縫起來的,裡面再加裝碎麻布、絲綿、蠶繭、木棉絮、蘆葦絮、動物毛髮等雜七雜八玩意,最後壓實。
這就是唐代普通百姓冬季抵抗嚴寒的服裝了,說實話吧,挺不保暖的。
要把這些玩意壓實,非常考驗手藝,經常是有人做的勉強能保住暖,有人做的能把人凍死。
而就算是做的好的,也經常會出現某個地方少一塊填料的情況,冷風一吹,凍得人只打擺子。
同時為了加強效果,還需要在胸前、腰部和兩腿的大小腿用繩索繫上,既難看又麻煩。
不過就是這種九月就受冷風吹的情況下,張昭找到了他第一個可以開的金手指。
棉花!
能想到棉花,這還跟他的經歷有關,張昭穿越前雖然是西安人,但因為祖父的原因,卻出生於在後世共和國的渝東南,上大學後才舉家搬回陝西。
渝東南屬於比較貧困的地區,小時候棉衣基本都是家裡人做的,母親是個土家族婦女,當民辦教師之餘還擅長軋棉織布,父親是遠近聞名的棉花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