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1991年,央視《經濟半小時》突然直播了一場臨時節目∶"紀念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
由於沒有預演,六千多個維權電話打了過來,節目組雞飛狗跳。甚至因為打不進電話,一位退休老幹部直接把洗衣機抬到了央視門口。
那會假冒偽劣商品滿天飛,老百姓苦不堪言,不像現在,假的比真的還真。
面對如此迫切的維權需求,央視在第二年更加重拳出擊,曝光了霞飛等八家化妝品重點企業。被曝光後,霞飛的第一反應不是道歉,而是跑到輕工業部告狀,說節目組摧毀名牌,搞垮民族工業。甚至驚動了中央。最後霞飛整改。
1993年,為了給315晚會壯聲勢,中央直接派了十幾個部長坐鎮現場。
那會力度是真大,為民請願,推動法制建設,連調查記者都迎來了巔峰期。曾經有一名記者為了挖掘黑心企業,輾轉九省,調查了四年。
一旦被點名,輕則整改,重則坐牢。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3·15越來越差,2013年更是鬧了一場笑話。
何潤東發了一條微博,本意是批評蘋果售後歧視,好死不死的,後面還有一句話"大概8點20分發"。當年的名梗。
這說明晚會的娛樂性增強了,商業性放大了,初衷沒了。
此後的幾年,更是越來越爛,小問題上重拳出擊,大問題上視而不見,揭露的東西全是不痛不癢。就像現在的主流輿論,總是一個勁問∶年輕人為什麼不買房子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