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地逐漸北移,也就是從遼中平原逐漸轉移到松嫩平原,這對抗日軍來說是件好事,遼中平原此時處在日軍控制範圍下,而松嫩平原則處在抗日軍的掌握中。
只是這一時期東北大豆成為東北農業的主要作物,尤其是遼中平原地區大豆種植面積超過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
這與大豆作為當時外貿主要出口產品有直接關係,大豆及其製品佔東北農產品出口的60%,大豆種植面積由南往北逐年遞增。
1931年,東北糧食種植面積為1373300公頃,大豆種植面積為4202000公頃,佔30%,產量更是達到了540餘萬噸。
之所以出現此類情況變化,主要還是因為東北大豆對氣候土壤的適應程度比小麥高,加上東北大豆品質好,國產小麥面臨著外來小麥的衝擊,東北一直以來南麥北豆的局面逐漸被打破。
聽完甘亞東和葉懷遠的解釋後,張廷言才對東北作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前世他只知道東北是全國有名的糧倉,但對東北糧食具體情況並不瞭解。
他一直信奉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看來張做舟並沒有選錯人。
“甘廳長、葉廳長,大豆是我東北對外輸出的重要農產品,我們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缺乏工業品,想要獲取西方英美等國的工業品就必須拿農業品和他們換,大豆的產量不能減。”
“但如果都種大豆我們抗日軍和黑吉兩省的老百姓就沒了口糧,必須要保證我們這兩個省老百姓的口糧,稻米、小麥、玉米、粟等雜糧的產量也不能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